2012年广西省梧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2梧州中考物理试题试卷及答案下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2012•梧州)下列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 陶瓷杯 B. 塑料尺 C. 不锈钢小刀 D. 橡皮
2.(3分)(2012•梧州)下列数据最接近九年级男学生实际的是( )
A. 身高1.60 m B. 体重100N C. 手掌的面积2cm2 D. 步行速度15m/s
3.(3分)(2012•梧州)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 水往低处流
B. 马德堡半球实验
C. 用吸管吸饮料
[来源:Zxxk.Com] D. 塑料 的吸盘贴在光滑的墙壁上能挂东西
4.(3分)(2012•梧州)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B. 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C. 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D. 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5.(3分)(2012•梧州)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是( )
A. 水中的倒影 B. 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C. 阳光下形成的树荫 D. 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了
6.(3分)(2012•梧州)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火箭成功地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关于火箭加速上升时(如图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械能不变 B. 动能越来越大 C. 动能越来越小 D. 势能越来越小
7.(3分)(2012•梧州)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只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甲的速度是7m/s,乙的速度是4m/s,它们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 )
A. 3:4 B. 4:7 C. 7:4 D. 1:1
8.(3分)(2012•梧州)关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的热效应 B. 电磁感应现象
C.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D. 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9.(3分)(2012•梧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不变,电阻R1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30Ω,开关S闭合后,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左端滑到右端,电压 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 )
A. 0~2.4 V 0~0.12 A B. 6~3.6 V 0.2~0.12 A
C. 6~3.6 V 0.12~0.3 A D. 6~2.4 V 0.3~0.12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6分.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0.(1分)(2012•梧州)航天工业使用的太阳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化成 _________ 能.
11.(2分)(2012•梧州)“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其中的钟声是从寒山寺发出,通过 _________ 传到客船的;若停泊在河面上的客船以流水为参照物,则客船是 _________ 的(填“运动”或“静止”).
12.(2分)(2012•梧州)图是梧州市生产的驰名产品“田七”牙膏.我们在挤压牙膏时,牙膏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 _________ 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牙膏盖侧面刻有条纹是为了 _________ 摩擦.
13.(2分)(2012•梧州)电视机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发出不同的 _________ 外线来实现(填“红”或“紫”);电视信号是通过 _________ 传递的.
14.(4分)(2012•梧州)图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吉祥物文洛克,文洛克的大眼睛上有照相功能,所以其眼睛也可看作一个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_________ 镜;照相时底片中形成的像是一个 _________ 的缩小的实像(填“倒立”或“正立”).
15.(2分)(2012•梧州)厨房中有很多物理知识. 某天妈妈在厨房炖鸡汤,小华还没进门就闻到了鸡汤的香味,这种现象表明分子在 _________ ;小华打开炖鸡汤的锅盖,锅上会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 _________ 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16.(2分)(2012•梧州)如图所示是正在黄岩岛海域执行维权护渔任务的中国渔政310船,该船是中国最先进的渔政船,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和机库.如果船以18km/h的航速行驶了72km,所需的时间 为 _________ h;如果船中的一部分直升机起飞执行任务后,船受到的浮力 _________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7.(1分)(2012•梧州)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附近的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电源的D端是 _________ 极.
18.(2分)(2012•梧州)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己知r甲=2r乙,h甲=2r甲,h乙=r乙,则甲乙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 _________ ,若在两个圆柱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之比△F甲:△F乙= _________ .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9.(2分)(2012•梧州)如图所示,画出作用在铡刀手柄上的力F的力臂L.
20.(2分)(2012•梧州)请把图中的家庭电路连接完整.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4分、22小题6分、23小题8分,共18分.)图1040℃30甲乙丙
21.(4分)(2012•梧州)为比较两个容积相同品牌不同的甲乙保温瓶的保温效果,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70℃的温水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中,这两个保温瓶所在的环境相同,实验装置剖面图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时间/h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 70 65 61 58 55 52 50 48 47 46
(1)在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 _________ ℃;
(2)实验时甲乙两瓶中水的质量应该 _________ ;
(3)分析实验数据,小明发现 _________ 保温瓶的保温效果更好.
22.(6分)(2012•梧州)小明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时,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中该同学先后三次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先后在水平桌面上铺上毛巾、棉布、木板,使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越来越小,观察小车移动的距离,从而得出阻力和运动的关系.
(1)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不必解释错误的原因) _________ .
(2)小明用正确方法做了三次实验,小车分别停在如图乙、丙、丁所示的位置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是: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_________ ,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_________ .
(3)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小华进行了交流,为什么在实验中不可能观察到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形呢?是因为 _________ .
23.(8分)(2012•梧州)小明同学在做“测量定值电阻”实验时,其实物电路连接如图甲所示.
(1)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 _________ .
(2)当小明准备闭合开关开始实验时,同伴小红提醒她还有一处不妥当,其不妥当之处是 _________ .
(3)小明更正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都没有示数.小明确定电路的接线良好,且电表和电源都完好,为了尽快查出故障原因,小明将连接在开关A端的导线拆下,把它改接在B端,结果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则电路故障是 _________ .
(4)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把测量的几组数据描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则该电阻的阻值R= _________ Ω.
(5)完成上述 实验后,小明还想测量一段电炉丝的电阻Rx,可是在连接电路时,发现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都已损坏.经过思考,小明利用刚才已测得的定值电阻R及原来剩下的器材,再向老师要一个开关S1,重新设计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未知且恒定不变,电流表量程足够大).
电路设计:在丙图中把小明设计末完成的实验电路图补充完整(测量时电路元件接线不能更改).
实验步骤:把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只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② _________ .
电阻表达式:Rx= _________ .
五、应用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4小题6分、25小题9分,共15分.解题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过程,直接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拉杆配重块
24.(6分)(2012•梧州)小明健身用的拉力器结构如图所示.他用300N的拉力向下匀速拉动拉杆,使体积为3×10﹣3m3、质量为24kg的配重块在2s内升高40cm. g取10N/kg.求:
(1)配重块的重力;
(2)配重块的密度;
(3)此过程中拉力器的机械效率.
25.(9分)(2012•梧州)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24V且不变.滑动变阻器R1上标有“100Ω 1A”字样,电阻R2的阻值为48Ω.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
(1)通过电阻R2的电流是多少?
(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时,滑动变阻器R1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3)现用定值电阻Rx来替换电阻R2,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能使电流表A与A1的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恰好相同,如图乙所示,且电路能正常工作.求出符合上述要求的定值电阻的阻值范围.
2012年广西省梧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2012•梧州)下列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 陶瓷杯 B. 塑料尺 C. 不锈钢小刀 D. 橡皮
考点: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119281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根据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可做出判断.
解答: 解: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因此只有不锈钢小刀是导体,其他三种是绝缘体.
故选C.
点评: 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包括:干木材、塑料、橡胶、陶瓷等.
导体和绝缘体没有明显的界线,在条件改变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3分)(2012•梧州)下列数据最接近九年级男学生实际的是( )
A. 身高1.60 m B. 体重100N C. 手掌的面积2cm2 D. 步行速度15m/s
考点: 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重力大小的估测。119281
专题: 估算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根据对学生实际请款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
解答: 解:A、九年级男学生身高约为1.60m,符合实际;
B、九年级男学生体重约为G=mg=50kg×10N/kg=500N,100N不符合实际;
C、九年级男学生手掌面积约为S=10cm×15cm=150cm2,2cm2不符合实际;
D、九年级男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m/s,15m/s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 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3.(3分)(2012•梧州)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 水往低处流
B. 马德堡半球实验
C. 用吸管吸饮料
D. 塑料的吸盘贴在光滑的墙壁上能挂东西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119281
专题: 实验探究题;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大气压的作用随处可见,茶壶倒水、吸管吸饮料、吸盘等都离不开大气压的作用.
解答: 解:水会往低处流动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故与大气压无关;
而马德堡半球实验、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塑料的吸盘三个实例都由于大气压作用的缘故,所以这些现象都与大气压有关.
故选A.
点评: 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同属于流体的压强,有一定的共同点.在生活中对大气压的相关实例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比较快地得出答案.
4.(3分)(2012•梧州)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B. 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C. 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D. 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考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做功改变物体内能。119281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根据以下知识,逐一分析各选项,作出选择;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与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
(2)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在此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发生变化;
(3)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在做功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发生变化.
解答: 解:
A、烧水时,水逐渐变热,是火的内能转移到水上,属于热传递;
B、锯锯木头,锯条发热也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内能;
C、双手相互摩擦,手发热,是克服摩擦做功,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
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使臀部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有灼热感,属于做功改变内能.
故选A.
点评: 判断哪种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关键是看是能量的转化还是能量的转移,发生能量转化的是做功的方式,发生能量转移的是热传递的方式.
5.(3分)(2012•梧州)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是( )
A. 水中的倒影 B. 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C. 阳光下形成的树荫 D. 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了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119281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解答: 解:A、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阳光下形成的树荫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不符合题意;
D、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了,是光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3分)(2012•梧州)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火箭成功地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关于火箭加速上升时(如图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机械能不变 B. 动能越来越大 C. 动能越来越小 D. 势能越来越小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119281
专题: 控制变量法;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从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2)机械能=动能+势能,从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判断机械能的变化.
解答: 解:A、火箭加速上升时,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火箭上升时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考虑弹性势能的变化,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不符合题意.
B和C、火箭在加速上升时,质量不变,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动能越来越大.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火箭上升时,质量不变,高度越来越大,重力势能越来越大,火箭上升时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考虑弹性势能的变化,所以火箭上升时,势能越来越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2)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7.(3分)(2012•梧州)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只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甲的速度是7m/s,乙的速度是4m/s,它们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 )
A. 3:4 B. 4:7 C. 7:4 D. 1:1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19281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两个降落伞的质量相同,根据G=mg求出的重力相同.
(2)甲乙运动速度虽然不同,但是都是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受到阻力大小,判断阻力之比.
解答: 解:(1)两个降落伞的质量相同,根据G=mg求出的重力相同,故G甲=G乙.
(2)甲以7m/s的速度匀速直线下降,甲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故F甲=G甲.
乙以4m/s的速度匀速直线下降,乙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故F乙=G乙.
∵G甲=G乙,∴F甲=F乙,∴F甲:F乙=1:1.
故选D.
点评: 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要熟练掌握.
8.(3分)(2012•梧州)关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的热效应 B. 电磁感应现象
C.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D. 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考点: 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119281
专题: 应用题;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发电机运行的条件是外界使机械运转,结果是产生电流,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讲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 解:A、电流热效应是电能转化为内能,是电热器的工作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故B符合题意;
C、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对比记忆.
9.(3分)(2012•梧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不变,电阻R1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30Ω,开关S闭合后,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左端滑到右端,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 )
A. 0~2.4 V 0~0.12 A B. 6~3.6 V 0.2~0.12 A
C. 6~3.6 V 0.12~0.3 A D. 6~2.4 V 0.3~0.12 A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串联。119281
专题: 计算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并联在R1两端;当滑片滑到左端时滑动变阻器短路,则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大,电压表示数最大;当滑片滑到右端时,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电压最小,则可求得电流和电压的范围.
解答: 解:当滑片滑到左端时,滑动变阻器短路,此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示数为6V;
因电路中电阻最小,则由欧姆定律可得:
I最大= = =0.3A;
当滑片滑到右端时,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
最小电流为:I最小= = =0.12A;
此时电压表示数最小,U最小=I最小R1=0.12A×20Ω=2.4V;
因此电压表示数范围为6V~2.4V;电流表示数的范围为:0.3A~0.12A.[来源:学*科*网]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电路图的认识及欧姆定律的使用,在解答时应注意串联电路中电阻的分压与电阻是成正比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6分.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0.(1分)(2012•梧州)航天工业使用的太阳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化成 电 能.
考点: 太阳能的利用。119281
专题: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在生活中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解答: 解:航天工业使用的太阳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故答案为:电.
点评: 本题考查太阳能的利用以及能量的转化,属于基础题目.
11.(2分)(2012•梧州)“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其中的钟声是从寒山寺发出,通过 空气 传到客船的;若停泊在河面上的客船以流水为参照物,则客船是 运动 的(填“运动”或“静止”).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19281
专题: 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声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2)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1)钟声是因为大钟的振动产生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枫桥边的.
(2)船是停泊在河面上不动的,水是流动的,因此以流水为参照物,客船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空气;运动.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2.(2分)(2012•梧州)图是梧州市生产的驰名产品“田七”牙膏.我们在挤压牙膏时,牙膏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 力 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牙膏盖侧面刻有条纹是为了 增大 摩擦.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119281
专题: 应用题;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根据以下知识分析答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
解答: 解:(1)牙膏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牙膏盖侧面刻有条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故答案为:力;增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增大摩擦的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13.(2分)(2012•梧州)电视机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发出不同的 红 外线来实现(填“红”或“紫”);电视信号是通过 电磁波 传递的.
考点: 红外线;电磁波的传播。119281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信息的传递。
分析: 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
解答: 解: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电视台是通过卫星来实现全球同步直播的,卫星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红;电磁波.
点评: 此题考查了红外线和电磁波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14.(4分)(2012•梧州)图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吉祥物文洛克,文洛克的大眼睛上有照相功能,所以其眼睛也可看作一个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透 镜;照相时底片中形成的像是一个 倒立 的缩小的实像(填“倒立”或“正立”).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119281
专题:[来源:Z_xx_k.Com] 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
解答: 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底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凸透;倒立.
点评: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15.(2分)(2012•梧州)厨房中有很多物理知识.某天妈妈在厨房炖鸡汤,小华还没进门就闻到了鸡汤的香味,这种现象表明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小华打开炖鸡汤的锅盖,锅上会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 液化 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 分子的运动;液化及液化现象。119281
专题: 简答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知道“白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根据物质前后的状态判断物态变化.
解答: 解:(1)妈妈在厨房炖排骨汤,温度很高,排骨汤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扩散到了空气中,所以小华还没进门就闻见排骨汤的香味.
(2)打开炖鸡汤的锅盖,锅里冒出到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人眼能看见的小水珠,即“白气”.
故答案为: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液化.
点评: 本题考查扩散现象和液化现象,能用其变化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16.(2分)(2012•梧州)如图所示是正在黄岩岛海域执行维权护渔任务的中国渔政310船,该船是中国最先进的渔政船,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和机库.如果船以18km/h的航速行驶了72km,所需的时间为 4 h;如果船中的一部分直升机起飞执行任务后,船受到的浮力 减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浮力的利用。119281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浮沉的应用。
分析: (1)已知船的航速和距离,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求出所需的时间;
(2)直升机在起飞前是停在航母上的,应将其与渔政310船看成一个整体,再根据漂浮的条件,可判断战机起飞前后浮力的情况.
解答: 解:(1)根据v= 可得:
船以18km/h的航速行驶了72km,所需的时间t= = =4h;
(2)船中的一部分直升机起飞执行任务后,渔政310船的总重力减小,根据漂浮物体的重力等于自身重力,所以浮力将减小.
故答案为:4;减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与掌握,明确战机起飞后对航母总重力的影响,再利用漂浮条件可对此题做出判断.
17.(1分)(2012•梧州)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附近的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电源的D端是 负 极.
考点: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119281
专题: 图析法;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小磁针的磁极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根据安培定则,由磁极判断电流方向,由电流方向判断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 解:因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通电螺线管的B端是N极,A端是S极.
根据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的N极,所以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进,从螺线管的左端出,所以电源的C端是电源正极,D端是电源的负极.
故答案为:负.
点评: 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的小磁针的磁极、通电螺线管的磁极、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中的任意两者,都能根据磁极间的作用或安培定值都能判断第三者.
18.(2分)(2012•梧州)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己知r甲=2r乙,h甲=2r甲,h乙=r乙,则甲乙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 1:4 ,若在两个圆柱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之比△F甲:△F乙= 1:1 .
考点: 压强;压强大小比较。119281
专题: 比例法;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因为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p= = = =ρgh列出压强等式,求出甲乙密度之比.
(2)根据△F=△G=ρgS△h 求出压力变化量之比.
解答: 解:(1)因为,p= = = =ρgh,
因为p甲=p乙,
所以ρ甲gh甲=ρ乙gh乙,
己知h甲=2r甲,h乙=r乙,
所以,ρ甲•2r甲=ρ乙•r乙,
己知r甲=2r乙,
ρ甲:ρ乙=1:4.
(2)因为△F=△G=ρgS△h,
设甲乙从上面都截去h,
所以, = ,
因为,S甲=π ,S乙=π ,
所以, = ,
因为,ρ甲:ρ乙=1:4,r甲=2r乙,
所以, = .
故答案为:1:4;1:1.
点评: 对于求比问题,先找到求比物理量的合适公式,然后进行求比,把相同的物理量消掉,把相同物理量的关系代入,即可求出.
三、 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9.(2分)(2012•梧州)如图所示,画出作用在铡刀手柄上的力F的力臂L.
考点: 力臂的画法。119281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已知支点,延长力的作用线,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
解答: 解:延长动力作用线,过支点O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动力臂L).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力臂的画法.作力臂时,关键是要画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
20.(2分)(2012•梧州)请把图中的家庭电路连接完整.
考点: 家庭电路的连接。119281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火线首先进入开关,最后进入灯泡;零线直接进入灯泡.当断开开关时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这样开关既能控制灯泡,又能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解答: 解:灯泡的接法:火线首先接开关,再接灯泡;零线直接接灯泡.如图所示:
点评: 掌握家庭电路中两孔插座、三孔插座、开关、灯泡的接法.连接家庭电路既要保证用电器的正常工作,又要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 ,第21小题4分、22小题6分、23小题8分,共18分.)图1040℃30甲乙丙
21.(4分)(2012•梧州)为比较两个容积相同品牌不同的甲乙保温瓶的保温效果,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70℃的温水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中,这两个保温瓶所在的环境相同,实验装置剖面图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时间/h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 70 65 61 58 55 52 50 48 47 46
(1)在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 36 ℃;
(2)实验时甲乙两瓶中水的质量应该 相等 ;
(3)分析实验数据,小明发现 乙 保温瓶的保温效果更好.
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119281
专题: 控制变量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液柱指示的刻度进行读数.
(2)影响保温瓶的保温效果的因素有多个,在探究与其中一个因素关系时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
(3)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在相同时间内温度降低的慢的保温效果好.
解答: 解:(1)图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由液柱的位置可知温度计的示数是36℃.
(2)探究保温瓶的保温效果,应控制两瓶中水的质量相等.
(3)由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水的质量和初温以及所处的环境相同的情况下,乙保温瓶内水的温度降低的慢,因此乙保温瓶的保温效果好.
故答案为:(1)36;(2)相等;(3)乙.
点评: 控制变量法为物理探究实验的常用方法,要注意控制变量的使用方法,并能通过表格进行数据的分析运算.
22.(6分)(2012•梧州)小明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时,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中该同学先后三次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先后在水平桌面上铺上毛巾、棉布、木板,使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越来越小,观察小车移动的距离,从而得出阻力和运动的关系.
(1)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不必解释错误的原因) 用不同的力推小车 .
(2)小明用正确方法做了三次实验,小车分别停在如图乙、丙、丁所示的位置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是: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远 .
(3)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小华进行了交流,为什么在实验中不可能观察到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形呢?是因为 小车受到阻力作用,受力不平衡 .
考点: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119281
专题: 控制变量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时,要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等,据此分度答题.
(2)观察图乙、丙、丁,注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与小车滑行的距离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3)匀速直线运动是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从受力的角度分析原因.[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解答: 解:(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时,要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等,用不同的力推小车,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不同,因此该操作是错误的;
(2)棉布比毛巾光滑,小车在棉布上受的阻力比在毛巾上受的阻力小,木板比棉布光滑,小车在,木板上受的阻力比在棉布上受的阻力小,由图乙、丙、丁可知 ,小车以相同的速度在木板上滑行最远,在毛巾上滑行距离最近,由此可知,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由于小车在水平面上总是受到阻力作用,小车受力不平衡,处于非平衡状态,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用不同的力推小车;(2)小;远;(3)小车受到阻力作用,受力不平衡.
点评: 本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与比较法,掌握该方法的应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3.(8分)(2012•梧州)小明同学在做“测量定值电阻”实验时,其实物电路连接如图甲所示.
(1)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 断开 .
(2)当小明准备闭合开关开始实验时,同伴小红提醒她还有一处不妥当,其不妥当之处是 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移到阻值最大处 .
(3)小明更正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都没有示数.小明确定电路的接线良好,且电表和电源都完好,为了尽快查出故障原因,小明将连接在开关A端的导线拆下,把它改接在B端,结果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则电路故障是 开关断路 .
(4)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把测量的几组数据描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则该电阻的阻值R= 3 Ω.
(5)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还想测量一段电炉丝的电阻Rx,可是在连接电路时,发现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都已损坏.经过思考,小明利用刚才已测得的定值电阻R及原来剩下的器材,再向老师要一个开关S1,重新设计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未知且恒定不变,电流表量程足够大).
电路设计:在丙图中把小明设计末完成的实验电路图补充完整(测量时电路元件接线不能更改).
实验步骤:把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只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② 再闭合开关S1,读出电流表示数I2 .
电阻表达式:Rx= .
考点: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1192 81
专题: 设计与制作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常见的电路故障有:断路与短路两种,根据电路故障现象,分析电路故障原因;
(4)找出U﹣I图象上某点对应的电压与电流,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
(5)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已损坏,可把已知电阻与待测电阻并联,用电流表测出电路电流,然后并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解答: 解:(1)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断开;
(2)当小明准备闭合开关开始实验时,同伴小红提醒她还有一处不妥当,其不妥当之处是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移到最大阻值处;
(3)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都没有示数,说明电路存在你断路;把A端的导线拆下,
把它改接在B端,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由此可见,电路故障是开关断路;
(4)由U﹣I图象可知,电压U=1.2V时,电流I=0.4A,电阻阻值R= = =3Ω;
(5)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①只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②再闭合开关S1,读出电流表示数I2;
∵I= ,∴电源电压U=I1R=I1×3Ω,流过待测电阻RX的电流IX=I2﹣I1,待测电阻阻值Rx= = ;
故答案为:(1)断开;(2)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移到阻值最大处;(3)开关断路;(4)3;
(5)电路图如图所示;再闭合开关S1,读出电流表示数I2; .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电路故障分析、求电阻阻值、实验设计等问题,最后一问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实验原理及所给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然后根据实验所测量的量应用并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可以求出待测电阻阻值.
五、应用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4小题6分、25小题9分,共15分.解题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过程,直接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拉杆配重块[来源:Zxxk.Com]
24.(6分)(2012•梧州)小明健身用的拉力器结构如图所示.他用300N的拉力向下匀速拉动拉杆,使体积为3×10﹣3m3、质量为24kg的配重块在2s内升高40cm. g取10N/kg.求:
(1)配重块的重力;
(2)配重块的密度;
(3)此过程中拉力器的机械效率.
考点: 重力的计算;密度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119281
专题: 计算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已知质量,利用G=mg计算质量;
(2)已知质量和体积,利用ρ= 计算密度;
(3)使用的是定滑轮,拉力移动的距离s=h,求出有用功和总功,再利用效率公式求拉力器的机械效率.
解答: 解:(1)根据G=mg,
故所拉配重块的重力:
G=mg=24kg×10N/kg=240N;
(2)根据ρ= ,
故配重块的密度: = =8×103kg/m3;
(3)①根据W=Fs,
故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300N×0.4m=120J,
②根据W=Gh,
故拉力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240N×0.4m=96J,
③根据η= ,
故拉力器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80%.
答:(1)配重块的重力240N;
(2)配重块的密度8×103kg/m3;
(3)此过程中拉力器的机械效率80%.
点评: 本题综合了考查了重力、密度、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本题关键有二:一是使用定滑轮s=h,二是区分有用功和总功.
25.(9分)(2012•梧州)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24V且不变.滑动变阻器R1上标有“100Ω 1A”字样,电阻R2的阻值为48Ω.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
(1)通过电阻R2的电流是多少?
(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时,滑动变阻器R1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3)现用定值电阻Rx来替换电阻R2,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能使电流表A与A1的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恰好相同,如图乙所示,且电路能正常工作.求出符合上述要求的定值电阻的阻值范围.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率的计算。119281
专题: 计算题;欧 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电阻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滑动变 阻器所在支路电流;
(1)已知电压与电阻阻值,由欧姆定律可以求出通过电阻R2的电流;
(2)求出滑片P在中点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然后由电功率公式P= 求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
(3)根据两电流表测量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及并联电路的特点求出电阻的范围.
解答: 解:(1)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 = =0.5A;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时,
滑动变阻器R1消耗的电功率P1= = =11.52W;
(3)由电路图可知,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滑动变阻器所在支路电流,
所以IA>IA1,当电流表A与A1的指针偏离零 刻度线的角度恰好相同时,
A应取0~3安量程,A1应取0~0.6安量程;
I2最大=IA最大﹣IA1最大=3A﹣0.6A=2.4A,
R2最小= = =10Ω;
I1最小= = =0.24A;
IA最小=5I1最小=5×0.24A=1.2A;
I2最小=IA最小﹣I1最小=1.2A﹣0.24A=0.96A;
R2最大= = =25Ω,
则用定值电阻Rx来替换电阻R2,
Rx的范围是10Ω≤Rx≤25Ω;
答:(1)通过电阻R2的电流是0.5A;
(2)滑动变阻器R1消耗的电功率是11.52W;
(3)定值电阻Rx的范围是10Ω≤Rx≤25Ω.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欧姆定律的应用,第③问有难度;解题时,要注意两电流表的量程,熟练应用并联电路的特点及欧姆定律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基础.